再书优质课堂建设的“奋进之笔”——“教学载体和手段变革”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 2019-09-06 16:18:34
  

为响应国家“课堂革命”的号召,配合学校“争创国家优质校50强”、向特色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新使命,教学督导室聚焦“课堂效果”和“课堂效率”,紧紧扣住“信息化+教学创新”开展听课评课工作。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熟练应用信息化,将“教学载体和手段变革”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下面,我们以1节课的实施进程,梳理并展现督导在听课评课中发现的“教学载体和手段变革性运用”的典型案例,供我们全校教师分享并参考。因为无论如何,信息化是也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信息化工具?何时使用信息化工具?怎样使用信息化工具?皆需根据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由老师们决定。

一、上课预备铃前:准备

督导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就连上课前的几分钟也不放过,借助信息平台在线引导学生预习。如应用外语学院迟雯老师提前10分钟到达课室,一边准备各种教学设备,一边让学生复习老师已创建在文字云APP上的本单元单词。与此同时,老师通过系统后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状况。

二、上课铃声响起:点名

上课铃声一响,督导观察到有些老师使用学生签到软件进行快速点名。如信息技术学院黄兰、庄坚泉教师,财贸学院吴薇老师,轻化工技术学院李美老师,应用外语学院王妍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志敏老师等。他们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的签到软件,让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不到30秒钟就完成了点名,节约课堂点名时间的同时,能当场显示学生的出勤率,并快速完成未到学生的请假记录。

三、上课复习提问:互动

在听课评课过程中,督导还发现有些老师采用不同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复习、提问和小结。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志敏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启用随机抢答软件提问,随时调整课堂氛围;财贸学院吴薇老师,利用超星软件对学生预习状况作点评和小结,通过点击“课前预习”按钮,显示出已预习和未预习的学生名单,以及根据预习状况对已预习学生的加分和未预习学生的减分一览表,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轻化工技术学院的李美教师在上《塑料挤出成型》时的提问,是在手机与投影机上的切换,大屏幕上不断闪现着所提问题、学生作答、平时成绩加分等画面,在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的同时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通信学院庄坚泉老师,根据“持续15~20分钟人的注意力就会分散”的相关研究,使出“杀手锏”——云课堂在线测试,在当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让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载体。

四、上课讲解内容:泛在

督导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有些老师将“教学载体和手段变革性运用”渗透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如应用外语学院董云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PPT和“轻工教育在线”页面灵活地切换。不但将《应用英汉口译》课程的全部教学基本文件放到网上,还多渠道筛选多种媒体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子素材集结在“轻工教育在线”的课程网页下,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信学院庄坚泉教师在讲《通信工程监理实务》课时,通过实务展台,将实训室中的通信材料“搬”到投影中,并从国家精品资源库中调取课程的相关资源,解决学生对于通信管线工程中不了解“分纤盒”的实际问题;财贸学院吴薇老师,通过轻工在线云课程平台给物流171班学生讲授《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时,打开事先下载并剪辑的视频,播放进口贸易主要业务情景,用时5分钟,即把进口贸易单证种类、跟单细则和跟单流程直观、简明、清晰的展现出来。再通过精致的课件、图表、问题导入等方式,对进口合同的履行流程、跟单的履行程序、外贸跟单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注意事项做了详尽细致地讲解;轻化工技术学院李美老师的《塑料挤出成型》课,通过播放视频,将管材挤出成型机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观、简明、清晰的表现出来;应用外语学院迟雯老师的《商务英语》课,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预习、作业及测试状况,针对学生测试结果的反馈确定下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精准备课和因材施教。

上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时而作为组织者,不“放羊”;时而作为启发者不“填鸭”;时而作为点拨者,不“代疱”;时而作为传授者,不“缄默”,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为我校优质课堂的建设再书“奋进之笔”。

教学督导室于2018年7月

  

版权所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 联系电话:020-61230630 邮箱地址:630@gdqy.edu.cn